- 刘成群;唐林芳;
刘因与苏天爵均为元代北方著名学者,而且从广义上来说两人还具有师承关系。两人所处时代虽一系元初,一系元代中后期,但他们均有私淑元好问的倾向,并通过元好问承袭了金源文章兼治道的特色,形成一条北方文章学的传承体系。在刘因那里,文章学与理学开始寻求融会;苏天爵以文章载“正学”,将文章学与理学的融会推向深层。从元好问经由刘因、苏天爵,展现出北方文章学由排斥理学到逐步融会理学的演进过程。
2025年04期 v.47;No.249 80-87+9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27K] [下载次数:3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5 ] - 黄梦园;
格蕾丝·迪伦于2003年首次提出“印第安未来主义”一词,用以指代致力于探索基于印第安世界观和口述历史的未来想象实践。发轫于20世纪90年代末,印第安未来主义借助现代科技介入当代反殖议题,运用新媒介形式深化当代印第安性、主权自决等问题。本文从印第安未来主义的内涵及外延出发,重点考辨印第安未来主义研究中的数字化领土与赛博主权、数字部落和数字化讲故事、印第安科幻小说与未来想象书写这三大核心命题。考察印第安未来主义下的主权未来、技术未来与想象未来,系统剖析其核心思想,有助于把握印第安未来主义批评的整体样态和发展轨迹,推进印第安未来主义视域下民族生存与平等的理想、话语体系的构筑及政治美学实践。
2025年04期 v.47;No.249 88-9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29K] [下载次数:2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6 ] - 汪辉燕;
面对商品在现代社会中诗性价值严重匮乏的事实,现有的两类商品诗性现象——商品的原始诗性与商品附加的符号价值及其诗性特征并不能为应对该问题作出正向引导,反观现代艺术借商品创作实现了更新,其创作机制为现代诗提供了思路,证明了主体的陌生化和重新凝视、人与商品的互动经验、主体的敬重心态等有利于现代诗重新挖掘商品的诗性价值。事实上,中国新诗的商品书写中潜藏着一条发展流变的线索,其中蕴含着商品与中国现代诗碰撞产生的丰富的诗性表达。而在具体诗歌文本中,作为言说媒介、开端和终点的商品物象,隐藏着创作主体不同的视角,使商品诗性价值呈现出不同的生成路径。
2025年04期 v.47;No.249 96-10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23K] [下载次数:2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3 ] - 杜坤;
表面上看,奥斯丁小说中呈现的是人物浪漫爱情的美妙和幸福美满结局,然而《劝导》中多处精心设置的“巧合”于细微处反映出主人公在甜蜜爱情中悲喜交织的情感体验,展现出人物对待爱情、婚姻既痛苦又充满希望的矛盾心态。作品中“巧合”的设置奠定了人物情感基调,激化了人物关系中的矛盾,影响了人物性格发展变化,构建出情节发展的整体脉络,引导出故事结局。奥斯丁在用“巧合”展现人物情感和目标的过程中,巧妙借助偶然性事件来揭示人物命运变化的必然性,上升到故事结构的高度,转变了爱情与婚姻的传统文化建构:浪漫爱情情节的圆满收官是在人物之间不断加深的了解和情感逐步加深的过程中得以实现的。
2025年04期 v.47;No.249 106-11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27K] [下载次数:3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3 ]